2009年2月25日

奥斯卡比我的部落格大七十九岁



一转眼我的电影部落格已经一岁了,感谢所有的读者在这第一年的支持,你们三位太捧场了。

认识我的读者早已了解我对奥斯卡金像奖的印象(提示:棒球棒)。我原本不想花时间讨论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,最后还是决定提一下比较好,做人不能太绝。

第八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大赢家乃是《贫民富翁》(Slumdog Millionaire),果不其然赚到八奖,轻易拿下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改编剧本。我大约两个月前看了这部关于印度贫民窟的独立片,完全不讶异奥斯卡会爱上它,倒是满讶异许多影评协会也称它为年度第一。我还没看过所有2008年的强片,但《贫民富翁》很明显比不上《摔角手》(The Wrestler)或《黑暗骑士》(The Dark Knight),大概也在《瓦力》(WALL·E)之下。

事实上,英国导演丹尼·博伊尔(Danny Boyle)的努力和创意值得称赞,虽然快打旋风摄影剪接方式不合我的口味,这并非《贫民富翁》的败笔;让我看不下去的是西蒙·比尤弗伊(Simon Beaufoy)编写的剧本蓬头垢面。仔细观察,本片与2008年华语电影心肝宝贝《海角七号》(Cape No. 7)简直是双胞胎,同样叙述没前途的小伙子靠着热情、运气,在众人眼前出人头地,顺便与爱人接吻。不得不承认两部电影的奥妙魔力,问题是兴奋过头的影迷看不出剧本其实穿着短裤拖鞋,没刮胡子上班。本片是一种成人童话故事,但「童话」还是有自己的逻辑,况且这个童话世界的指南针偏向「写实」,不是「梦幻」,所以编剧更不应该在逻辑的道路上转来转去。

不合逻辑的情节并不是小贫民Jamal Malik (Dev Patel饰)在益智游戏节目的惊人表现,也不是Jamal克服残酷的社会。让我头痛的是剧本里的deus ex machina(直译:来自机器的神),这个拉丁片语指的是小说、戏剧情节中牵强扯入的解围人物或事件。戏中某些角色处理不当(警察、Jamal的哥哥),他们的异常选择和举动演变成deus ex machina。综上所述,编剧给主角一个压倒性的难关,我为主角担心,所以当故事忽然冒出意外介入而扭转局面的事件,我告编剧作弊。

这两个月来,我处在「碰到《贫民富翁》的批评者,二话不说激情拥抱」的状态,目前被拥抱的人数只能说不高。本片即将在两岸三地上映,部落格的生日礼物就拜托大家了。

2009年2月16日

短裙



短片就像短裙,拍得好会让人目瞪口呆,拍得糟会令人赶紧买一瓶硫酸狂泼自己的眼睛,中间派似乎不存在。看完编剧导演克里斯·马克尔(Chris Marker)的代表作《堤》(La jetée),我没有拿硫酸狂泼自己的眼睛,这部1962年科幻片没有让我失望,果真是电影史上最迷人的短裙之一。

最近忙着拍我的第一部短片,抽空观赏二十八分钟的《堤》,领悟到「精简」的美。来自法国的马克尔将一位来自未来的匿名男子做为故事的中心,只利用旁白及一连串的黑白相片叙述穿越时空的爱情。导演的实验非常成功,如果旁白写得够明确,相片拍得够动人,「动作」等于是多余的,观众的大脑会很自然地填进这些「动作」。

马克尔信任观众的想象力;换句话说,他没有侮辱观众的智商。我再重复一遍:他没有侮辱观众的智商⋯⋯我的眼睛有点湿。

更令人感动的是本片的漂亮结局,看过英国导演泰瑞·吉列姆(Terry Gilliam)的《十二只猴子》(Twelve Monkeys)就应该了解我指的「漂亮结局」。吉列姆的1995年科幻片算是《堤》的长片版本,多了几个要点(野生动物、精神病院、绑架、疫病),但架构和结局还是一样。如果《十二只猴子》是《堤》的后代,那么阿弗瑞德·希区考克(Alfred Hitchcock)的1958年经典《迷魂记》(Vertigo)就是它们的祖先。两位晚辈一样采用「忘不了的女人」这个情节,也模拟某些《迷魂记》的镜头。

除了惊人的结局以外,让我最震撼的是女主角在大约三秒的镜头悄悄眨眼,这可是整部片唯一的「动作」,不注意根本无法察觉。小动作在马克尔的世界算大动作,放在情侣最甜蜜的时刻让观众更加感受到「少就是好」的力量。许多影评人擅长以「极简主义」形容马克尔及他的作品,我觉得马克尔只是喜欢简单的短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