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0日

七月献给伯格曼



1918年七月十四日出生,2007年七月三十日往生,瑞典国宝英格玛·伯格曼(Ingmar Bergman)跟「七」还真有缘分。他在1957年拍了《第七印》(Det sjunde inseglet)及《野草莓》(Smultronstället),成为全世界注目的明星导演;能在同一年创造出两大存在主义经典简直难以置信。有趣的是,我印象最深刻的伯格曼影片并非举世闻名的《第七印》或《野草莓》,反而是名不经传的《安娜的情欲》(En passion)。

不是每个人都佩服伯格曼在1969年的《安娜的情欲》试用的绝招,包括伯格曼在内。他的惋惜甚至比本片的实验性更令人震惊,让我拥有更深的印记。导演耍的高招其实很简单,他拍下四位主要演员(Max von Sydow, Liv Ullmann, Bibi Andersson, Erland Josephson)个别讨论自己的角色,分析人物的个性、感情、思想等等。接下来,他竟然将这些类似DVD花絮的小片段直接放进故事里;看到几位演员突然扮演他们自己,我只能摇头微笑。有些影迷对导演的「小把戏」大不满,但我认为这种「真不真,假不假」的拍法不但彻底反映电影的虚拟,也完美表现出四个角色在感情上的虚伪。

即使伯格曼对自己的选择有所后悔,我还是支持他的创意。他的实验性一面在1960年代尾声逐渐浮现,而《安娜的情欲》可说是那时期的秘密武器。

2009年7月8日

下一步



自从2000年的《卧虎藏龙》(Crouching Tiger, Hidden Dragon)轰动全球,华语古装巨片不断地从生产线飞出来:2002年的《英雄》(Hero)、2004年的《十面埋伏》(House of Flying Daggers)、2005年的《无极》(The Promise)、2006年的《夜宴》(The Banquet)及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(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)、2007年的《投名状》(Warlords)、2008年的《赤壁》(Red Cliff)及2009年的《赤壁:决战天下》(Red Cliff: Part II)。七月底隆重上映的《白银帝国》(Empire of Silver)是下一部结合两岸三地的大手笔史诗,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生产线似乎有做了调整。

不管《白银帝国》好不好看,成不成功,值得注意的是本片的出发点。近几年的《赤壁》上下集和《投名状》明显脱离奇幻片/武侠片的框架,而《白银帝国》代表这个趋势的下一步:更加写实,更少武打。原因可能是观众看腻了武侠片(轻功好无聊),也可能是电影公司不再想投资《英雄》、不再想拍《十面埋伏》、不再想宣传《无极》。《白银帝国》能否成为华语史诗的新象征?还是明年就回到现实,又回到奇幻电影⋯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