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23日

难忘情景:《现代启示录》



最伟大的电影通常有许多难忘情景,1979年的《现代启示录》(Apocalypse Now)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其中包括德国作曲家理查·瓦格纳(Richard Wagner)的歌剧经典"Ritt der Walküren"搭配残暴的直升机轰炸场景。同时,实力派演员罗伯特·杜瓦尔(Robert Duvall)或马龙·白兰度(Marlon Brando)出现的每分每秒都让我摇头敬佩。若拿枪逼我从本片选出最崇拜的场景,我会推荐模糊梦幻/现实的开头片段。

编剧导演法兰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(Francis Ford Coppola)不愧是1970年代电影之王,
他在《现代启示录》除了达到视觉的极至,也拓展听觉的潜力。音效一直是电影制作的灰姑娘,但科波拉了解越南丛林的战争片 + 环绕音效 = 强大震撼力。他在前制就开始策划如何最大化立体喇叭的效益,而开头片段正是环绕音效抢风头的大好时机。不用杜瓦尔或白兰度出马,观众一听到直升机的螺旋桨环绕戏院就兴致盎然。这个年头,环绕音效已经是理所当然的特色。

科波拉也为开头片段选了最适合的主题曲:门户合唱团(The Doors)的生死狂想曲"The End"(直译:终结)。歌词不但符合战争时的心情,螺旋桨的声音也配合节奏,而且用一首名叫「终结」的歌曲当本片的起点想必是导演的小玩笑。

除了环绕音效及迷幻摇滚,科波拉也采用摄影师维托里奥·斯托拉罗(Vittorio Storaro)创造的影像来合成故事刚开始的幻想。观众在一分四十秒看到马丁·辛(Martin Sheen)饰演的Willard上尉,他的倒立特写镜头代表脑袋天翻地覆。Willard拿起烟时,背景刚好是火烧丛林。接近片段尾声,他瞪着天花板的电风扇不停地旋转,听到的确是螺旋桨的声音,是幻觉吗?他往窗户一看,发现螺旋桨的声音是真的,而来自室外,战争还没离开他。

辛没有获得任何最佳男主角奖,倒是杜瓦尔饰演的疯狂中校Kilgore成为电影历史中的难忘人物,也带给他不少最佳男配角奖。科波拉在坎城电影节拿下金棕榈奖,而音效团队及斯托拉罗帮助《现代启示录》赢得两座奥斯卡金像奖。可惜科波拉完成本片之后,再也没拍过一部伟大的作品。

2010年3月10日

棒球棒



我差不多该把棒球棒收起来了,不是因为第八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学聪明了,而是艺术水准老早被奥斯卡舍弃。知道谁是大赢家的唯一用处是为了掌握电影市场的趋势,了解社会大众的倾向。

喜欢复古的奥斯卡自1943年首次有十部电影获得最佳影片提名;所谓的「归根」表明就是为了让更多片子可以提升宣传力,将「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」印在它们的海报上。加强广告效应对电影产业有莫大帮助,可是有必要贬低奥斯卡最大的奖项吗?多了五部提名片不会提高刺激性,因为大家都知道哪些提名片没有希望;老实说,没有另外获得最佳导演提名就毫无胜算。今年,只有《阿凡达》(Avatar)和《拆弹部队》(The Hurt Locker)被媒体看好,十部提名片的刺激性完全是虚构。

唯一让我兴奋的是詹姆斯·卡梅隆(James Cameron)的大手笔大烂片《阿凡达》在最佳导演及最佳影片都挥棒落空。《阿凡达》和1997年的《泰坦尼克号》(Titanic)为历史票房一二名;不得不承认卡梅隆拍的电影都是票房坦克车,但他写的故事简直是破烂三轮车。好笑的是,荣获今年的最佳导演及最佳影片偏偏是卡梅隆的前妻凯萨琳·毕格罗(Kathryn Bigelow)的小小独立片《拆弹部队》。第一次最佳导演颁给女性是好消息,但总觉得《拆弹部队》只不过是支一垒安打,怎么看也不像全垒打。至少卡梅隆没赢,至少卡梅隆没赢,至少卡梅隆没赢......

2010年3月3日

难忘情景:《狼族时代》



十分钟的短片,四天的拍摄,两个月的剪接,我的毕业作快完成了。最近老关在工作室,一边努力剪接,一边吸收老师的教导。老师问我有看过什么十分深刻的剪接片段,我立刻联想到奥地利导演麦可·汉内克(Michael Haneke)的2003年作品《狼族时代》(Le temps du loup)。

本片一开场就跳入生死关头;一名男子握紧霰弹枪指着一家四口,释放两位孩子到屋外之后,男子在六分十秒突然开枪。令我震撼的不是开枪前的压力,也不是开枪一刹那的可怕,而是开枪后的反应。汉内克在六分十秒后立刻切到屋外,两位孩子听到枪声快速转头,观众和孩子们同样不知是否有人中枪。更特殊的是,观众也看不到孩子们的表情,因此气氛万分紧张。导演又立刻切到屋内,还是有点状况外,只有母亲Anne (Isabelle Huppert饰)的十秒特写镜头。她用手擦脸上的鲜血(她没有死),凝固的眼神转移到凶手的方向(到底谁中枪?),顿了一下忽然呕吐(是她的丈夫)。

汉内克和他的剪接师提升恐惧的秘密在于节省,他们剪掉观众习惯看到的画面,引起不安。首先,开枪后无中枪的镜头,无血淋淋的尸体,观众反而被隔离到屋外,感到心惊肉跳。接着,Anne在丈夫被谋杀后的镇定表情令人不寒而栗;她与孩子们很可能有悲伤的时刻,可是省略他们大声尖叫及哭哭啼啼的画面让观众更发毛。最后,忍不住呕吐的镜头处理得刚刚好,一吐就剪,配合眼前恍然的状况。

这是我记忆中最惊心动魂的开场,也包含最难忘的呕吐镜头。只有台湾导演杨德昌的《恐怖份子》(The Terrorizers)值得比较,而这部1986年影片的女主角是在结局恶梦醒来呕吐。只可惜我的短片没有呕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