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18日
没买单,先走人
本文并非影评而是对影片结局的感想,未看《奇幻人生》(Stranger Than Fiction)的朋友们,若不想知道结局⋯⋯
「知道结局」在这部2006年喜剧片不只是一般吊在观众面前的饵,「知道结局」也是主角Harold Crick (Will Ferrell饰)东跑西跑追寻的目标,他必须知道一本叙述他的人生的小说怎么结尾,因为这关系到他的生命将如何结束。当Harold终于找到小说家Karen Eiffel (Emma Thompson饰),读完结局的草稿之后,便得知自己将如何死。记住,观众在这时还不知道小说家苦恼想出来的死因,只发现Harold之前的恐惧消失了,还赞美他的创造者所写的作品和结局。可惜草稿毕竟不是完稿。
死亡游戏原本要求Harold抢救摔倒在马路中间的小男孩,紧接着自己被公车撞死。期待好笑或另类死法的观众可能有点失望,不过文学教授Jules Hilbert (Dustin Hoffman饰)说的对,这样死果然很有诗意。小说家在这部片子一直扮演上帝的角色,可是一旦主角预知下场,决定小男孩生死的重任就转到他的身上;也就是说,得到拯救人的神力反而致Harold于死地。
不幸的是,导演马克·福斯特(Marc Forster)及编剧柴克·海姆(Zach Helm)还是在最后关头手软,主角在马路中间牺牲后却在医院病床复活(耶稣好像没有烘培女友探望他),理由当然是小说家十分内疚而下不了手,决定更改她生涯中最伟大的结局。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导演和编剧,因为好莱坞+喜剧=美好结局。虽然小说家改观合情合理,但总觉得新版本多少在推脱,静悄悄从后门开溜,「主角被公车撞,可是没被撞死」是种缺乏创意的逃避。
话说回来,如何免Harold一死的确是个要命的难题,恐怕好莱坞喜剧片就是无法呈现如此幽暗及病态的故事遘想,无法好好给主角致命一击。但以黑色喜剧或闹剧的方式呈现就少了这些牵挂,杀无赦也没关系,依旧保留幽默感。另一招就是把故事遘想拍成一部哲学性的剧情片。仔细想想,《奇幻人生》犹如瑞典大师英格玛·伯格曼(Ingmar Bergman)的1957年作品《第七印》(Det sjunde inseglet)。在这部经典存在主义电影里,主角Antonius Block (Max von Sydow饰)同样面临死亡,也急着想逃出死神(Bengt Ekerot饰)的魔掌。然而最终,他为了拯救朋友一家三口的性命,牺牲自己在人间剩下的日子,跟随死神一行。真有趣,《奇幻人生》里的小说家在这个类比就不再是上帝,而是死亡的化身。很好奇这些解决方案是否真的能成功,会带来什么样的电影,但至少可以开开心心大胆杀死主角。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